春秋代渡

死而寻生 【秋思追月/15】

中秋第十八圆

上一棒 @栎社树

下一棒 @帝江

·中秋节什么的当然是HE了

·是10%的史向,剩下全是我瞎编的(不要跟我港为什么三国有凳子之类的,我都是跟真三学的!要怪就怪暗耻!关于建安五年伯言子明是否效力东吴,他们多少岁之类的也不用纠结了,开心就行)

·感谢 @元元若清辉 帮我修文,爱你(´..)❤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建安五年,长沙桓王孙策最终一统天下,终结了汉末这个乱世,建立了一个名为“吴”的政权,定都建业。像孙氏这样军纪严整的军队,所过之处没有烧杀抢掠等败迹,能一统江山自然是民心所归,但是那帮汉室老臣却是死也不会同意孙氏接管江山,其中为首的便是周瑜的父亲周异。

       周瑜是何许人也?那是与孙策同年而生的义弟,孙策打下这偌大的天下他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,可他的父亲却是铁骨铮铮的汉臣。

     

      “父亲。”周瑜走进书房,心里琢磨着这次又要如何劝说父亲。

      “瑜儿,你也长大了,我做父亲的无权再干涉你的选择,我相信你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。我也老了,政事我也不想再管了,若是桓王同意,我就搬去太湖隐居,泛舟湖上总好过勾心斗角。”周异背对着周瑜,看着墙上的画语重心长的说道。

      “父亲,瑜知道了。”父亲意料之外的没有再固执下去,本打好腹稿准备劝说父亲的周瑜虽然有怀疑,但却不好在多说。

      桓王府上

      “伯符,你打算何时登基?”周瑜前脚刚离开周异府邸,后脚就来到了孙策府上。

      “我不打算坐上那个位子,那个位子就让给仲谋吧,征战杀伐多了,举贤任能,治国安邦,这种事我是真干不来。你说是吧,桓王妃?”孙策笑了笑,还似舒城少年时。

      “尽说些诨语,哦对了,我父亲他想隐居了,毕竟年纪也大了,官场终不适合他。”周瑜望着孙策,眉目间有着道不尽的温润。

      “毕竟是我老丈人,我也不想太为难他。”孙策像是又想到什么,眼睛突然亮了几分,“公瑾,马上就要仲春了,我们过几日去舒城看桃花吧!”

      孙策如少年一般的笑颜,不禁让周瑜放慢了语气:“你啊,从小到大,贪玩的性子就没变过。”

      “公瑾今日颇有当兄长的气概啊,这说来倒是我成了年纪尚小的一方了,目无兄长,该罚!”

      孙策说完就猛的亲上了眼前人的嘴唇,脑袋刚想离开,又被周瑜摁在了一起。两人闭着双眼,感受着对方温热的鼻息,不知过了多长时间,才恋恋不舍的分开。孙策望着周瑜长长的睫毛,心里像是被猫的小爪子挠了一下,他轻轻地抚上了周瑜的脸颊,用像是在哄一个孩子睡觉般轻柔的语气说到:“公瑾,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,不是成为九五之尊,不是富可敌国,也不是天天和你腻在一起这么肤浅,而是和你一起并肩作战,看着我们一手创立的国家走向太平盛世。”

    “只愿天佑我大吴国祚绵延,百姓安康,再无祸乱。”

    几日后,舒城

    “公瑾,我们好像来早。”一个红衣男子望着眼前的还未开桃花林似是欲哭无泪。

    “我们并未来早,等下确是仲春无疑,只是不知为何今年的桃花开的稍晚了些。”另一个白衣男子接话道。

    “花是看不成了,要不我们去街上走走?”

   

    某个茶楼里,两个长相帅气的男子在嘈杂中谈论些什么。

    “伯符,我上次忘了问,现在百废待兴,政务应该是堆积如山,你怎么还有时间出来?别告诉我你全交给仲谋了。”

“我这不是为了陪你出来嘛,就可怜下权弟了。”

(在宫殿的某个角落,孙权突然打了一个喷嚏,旁边的陆逊问他是不是着凉了,孙权十分诚恳地说大哥自从有了大嫂就不理我了,我能不着凉吗?)

孙策周瑜二人聊着聊着,听到旁坐的人在窃窃私语道什么谋反什么汉室江山之类的话语。耳尖的孙策抢先周瑜一步按上了那人的肩膀,“友善”地问道:“这位兄弟,你能把刚刚说的话再重复一遍吗?”

那人未曾见过孙策,不知其身份,况且策瑜二人出来时也未佩戴象征身份的物什,便就大方地讲了出来:“这位兄台不知道吗?现在乡野都传遍了,那个桓王的好友周瑜周将军的父亲要起兵谋反啊!说是要复兴汉室江山。其实我觉得也没那个必要,虽然那个什么桓王长得青面獠牙是丑了点,但是能统一全国的人应该不会差到哪去…”

那人似乎是对孙策的长相有什么误解,说的绘声绘色的,但此刻孙策周瑜却并笑不出来。

“公瑾,你父亲他…不是说去隐居的吗?这街坊市井之言,除非有人想故意捣乱,还是如何,应该不会是空穴来风。”孙策此时脸色深沉,往日那个灿烂的少年当下找不到一点影子。

“我并不清楚,我父亲他应是没有兵力的,前朝士兵要么降了要么就还家了,剩下一些有气节的人直接就自刎了,应该再无其他可能。”周瑜也是脸色不太好,但是分析来分析去自己父亲谋反的可能性应该也不大。

“等回去之后这件事让子明去查一下,防人之心不可无,尽管他是你父亲。”

“好。”

      从舒城出来之后,周瑜看着孙策去河里捉了鱼,又去爬了树,自从上次听了茶楼那人的话之后,周瑜便心事重重,终日不展眉目。

      后来吕蒙去明察暗访了造反一事,并未查出些什么,此事也被众人所遗忘,因为新皇帝就要登基了,人人都自顾不暇,哪里还有精力去管这些。

      新皇登基后,孙策依旧是桓王,只不过这次是皇帝亲封得了。周瑜也任当朝太尉,统大军两万。

      可是一场战乱却打破了这得之不易的平静。太尉周瑜的父亲周异还是反了。

      周异不知从哪招募来的兵马,从太湖起兵,太湖距建业不过百里,叛兵的迅速蔓延,使包括周瑜在内的一干人都始料未及。

      就在至关重要的决战之日,太尉周瑜出城应战,吴国大军势不可挡,将周异斩于马下,可最后士兵发现主将周瑜却不见了踪影。

      有人说周瑜不忍见自己父亲伏诛,已经当了逃兵,有人说周瑜在战乱中被杀,更有甚者说他其实在就想谋权篡位,如果他父亲成功攻下建业就称帝,如果他父亲失败就畏罪潜逃。无论哪种说法都不是一个好结果。

      秦岭,终南山

      孙策走进一间屋舍,随意坐在一处,一边四处张望,一边对着屋里的一个男子说到:“公瑾啊,真是苦了你了,住在这大山深处。”

       那个被唤作公瑾的男子轻起朱唇道:“终南山自古出名士,余下的半辈子孤独点也自得一份清净。”

      “只是若是当时不诈死,那就是真死了。从古至今,谋反罪都是要诛九族的,虽然你是我们孙家的功臣,就是不死,怕是也会被贬成庶人,发配边疆了。不过没关系,我来陪你余生便是。”孙策灿烂的笑道。

      “你就不怕我那时倒戈,真的反叛?”周瑜戏谑道。

      孙策突然止住了笑容,严肃地抓住周瑜的手腕,认真道:“公瑾,你这辈子连反攻都不可能,还遑论反叛?”

评论(1)

热度(28)
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